青海沙漠化治理助力三江源保护
- 2019-11-15-
20世纪90年代以来,贵南县政府实施了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措施。 20年来,全国投资13亿多元,荒漠化防治面积166.5万亩,其中人工防沙造林110万亩。 谈到青海沙漠化治理的艰辛,蒋志云一开始还是皱着眉头。 蒋志云说,过去防沙技术落后,参与防沙的人数也很少。 政府动员当地群众参与防沙治沙,当时,技术人员培训技术人员,向当地群众传授防沙技术,当地藏族、回族等少数民族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工作。 高温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。 当时,沙子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将近60摄氏度。 有时下了一阵雨之后,沙子又湿又热,雾气腾腾。 我们就像呆在桑拿房里一样。 谁能想到在青藏高原上有这么多人中暑了。 蒋志云回忆说,当时一些农民工穿着橡胶鞋底的鞋子。 他说: 由于高温,他们下班回家时鞋底粘在地上,鞋帮变成了两片,许多工人回家时没有鞋子,不得不用绳子绑在幼苗上系鞋带,这尤其令人不安,因为我们正在与沙子作斗争。 今天,到了贵南县木格滩和黄沙沙漠,白杨、沙棘属、乌柳等树种使沙漠覆盖了一层绿色的外衣。 过去欺负牧民的沙漠现在稳定了,牧民高兴地说。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,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、半干旱状态,面积1.87亿亩沙化土地。 青海是潭江的源头,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,生态环境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。
上一条: 青海樟子松的主要价值
下一条: 油松苗的管理如何?